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美文推荐>详细内容

教育美文推荐阅读(一零八)——教育走入“无人地带”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6-12-28 13:22:15 浏览次数: 【字体:

教育走入“无人地带”
□ 何 莉

•一切创新,都始于突破边界,突破边界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跨界是一种创造性努力,通过跨界,新的元素、新的概念将从一个实践领域由跨界者引入另一个领域。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现在的教育时代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时代,所以在未来的教育时代,谁能把教育做得边界无限,谁就占据了教育的至高点。”

“无边界”和“跨界”,是信息智能时代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事物的差异导致了边界的普遍存在,人们力求在差异中寻找关联的过程,又使得“无边界”和“跨界”研究成为一项新的议题。

无边界——冲破“阻隔之墙”

“无边界”是一种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致力于消融和突破僵化的边界和固有的思维界限,由封闭的系统和领域进入更为开放的崭新的系统和领域。一切创新,都始于突破边界,突破边界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突破边界——指向“无人地带”。教育研究者阿克凯尔曼与贝克尔对“边界”这一辩证性质作了精彩的论述,“边界同时属于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然而,边界也代表着一个无人地带,既不属于这个世界,也不属于另一个世界。”突破边界,意味着进入一个无人地带,一个既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你的世界,这里有更适合新的物种生长的微观环境,更易于孕育新的生命。进入无人地带,本身是一种创新;而空旷的无人地带,更是滋生创新的土壤,蕴涵生生不息的建设性潜能。在这里,你可以另辟蹊径、推陈出新。

突破边界——融构“第三空间”。“第三空间”是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认识空间的可能性,是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外融构的“差异空间”。无边界的空间,就是一种“第三化”以及“他者化”空间,代表当代思想对传统空间观念及其蕴涵的思想方式的置疑。“第三空间”是一种开放性和创造性空间,一个理想自由的交流环境,能使具有颠覆式创造灵感迅速付诸实施。也许,在“第三空间”闲庭信步之时,你会遇见过去、现在和美好的未来。

我们学校推行的“无边界课程”,正是试图冲破“阻隔之墙”,消解传统意识和现行教育体制中广泛存在的诸如: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知识与经验等二元对立结构,力图打破学科之间、学段之间、家校之间、时空之间等制约学生发展的界限,将各科知识弥合得更加完整而立体,避免“断裂”的教学时间和封闭的教学空间阻隔知识的更新,极力把生活中的体验迁移至学习,改变学生学习与当代社会生活剥离的现状,引导学生体验世界、感受生活,发展核心素养,为将来健康发展、幸福生活、融入未来社会奠定基石。

无边界课程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因为这里是丰富学习体验、碰撞思维之花、打开创造之门的“大乐园”。在这里,他们可以跨越学科边界,感受跨学科思维碰撞带来的无穷妙想和乐趣;在这里,他们可以跨越年龄的鸿沟,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切磋、讨论;在这里,他们可以突破时空的制约,随时随地随需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在这里,他们可以走出学校的围墙,进入社会体验生活中的千姿百态。

跨界——进入“他人领地”

跨界意味着进入“他人领地”,也意味着进入不熟悉的领域。跨界是一种创造性努力,通过跨界,新的元素、新的概念将从一个实践领域由跨界者引入另一个领域。“跨界”可以是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甚至是跨时空。专业属性的不同、个人所处文化历史经验的不同、现实情境的不同、实践的不同等差异都导致了边界的产生。因此,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跨界交叉活动,能在思想、观念和文化的交汇点产生新的火花,爆发新的灵感,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收获。

教师跨界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围绕学习主题,跨越自己日常工作的边界,寻求多元素交叉并整合学习资源,最终完成多学科知识融合,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教师跨界学习意味着进入一个不熟悉的领地,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

无边界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的跨界创新,我们学校的“无边界思维坊”便由此应运而生。思维坊的成员既包括各学科骨干教师、网络技术人员,也包括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这种新型的学习型组织,使得教师能够跨越学科边界、跨越组织边界、跨越文化边界、跨越年龄边界等,实现跨界思维的深度碰撞,嫁接后产生出更独特的奇思妙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重构和跨界生长。

利用这一平台,我们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无边界课程的研讨,推进个体知识在学校内跨年级、跨学科界限的流动,形成一种鼓励知识共享、跨越边界的学校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天,思维坊里聊到了“春分立蛋”的传统习俗:生物教师讲到了鸡蛋的形成、结构、营养,以及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争论,化学教师讲到了鸡蛋的化学变化,数学教师讲到了鸡蛋曲线的公式及应用,地理教师谈到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蛋的竖起。思维坊里的思想碰撞、交集,把大家带入一门新的无边界课程《一个鸡蛋引发的学科海啸》。

由于众多学科的交流,参与无边界思维坊的教师看待问题的视野与思考问题的空间,远比没有参加思维坊的教师要开阔得多。他们带着新异的目光,从截然不同的视角关照和审视课程,多学科的碰撞与交汇生成了创造性设计,使无边界课程不仅可以“取众人之长”,而且可以“取众学科之长”。有教师感叹地说,“无边界思维坊”宛如一个潜能孵化器,既能让教师孵化“知识创想”,更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作者系上海市卢湾中学校长)

——摘自《中国教师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