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美文推荐>详细内容

教育美文推荐阅读(八十九)——读了很多书 为啥却没效果?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6-03-07 10:39:37 浏览次数: 【字体:

读了很多书 为啥却没效果?
王营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无法用丰富形象的词语进行表达,更谈不上与别人进行深度交流。然而,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与人交谈也往往辞不达意,语文表达与写作能力并不高。这是为何呢?

阅读是分等级的。按照美国学者阿德勒的说法,阅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超越读者理解力的阅读,“你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就能毫不费力地完全理解,书上的文字往往只是表达了你与作者相遇之前就具有的共同认识,或者是一些资讯。”另一类是能够提高理解力的阅读,即需要读者思考和探究的阅读,书中的内容超出了读者的水平,只有通过研究和钻研,才能逐步从茫然不解到茅塞顿开。

第一种类型的阅读是用来娱乐或打发时间的,例如读报纸、看小说、浏览网页等,有时候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资讯,但更多是为了消遣。比如有的人读小说,一天能读几百页,纯粹是为了看热闹,寻求情节刺激。如此,即使一年读一百本书,也难以提高阅读能力。现在很多学生迷恋魔幻小说、新奇的网络作品等,其目的不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而是只求当下快意,这样的阅读往往会使人误入歧途,不利于个人成长。

第二种类型的阅读才能够全方位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过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人愿意进入这个阅读阶段。因为这种阅读不再讲求趣味性和可读性,而是特别强调内容的品质和理解的品质,所以往往有些无趣乏味。但是通过边阅读边思考,读者可以开阔眼界和增强理解力,并最终收获喜悦和智慧。

可见学生的阅读量和语文能力之间并不一定是正比例关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第二种类型的阅读。具体到一篇课文、一本书的阅读,并非要求教师把整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去深挖文章的微言大意,而是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涵泳、品味、咀嚼文章的结构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精要之处。

语言学家张志公曾说:“带着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更是十分透彻地解释了自己读书的经验:“游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这番话就是强调读诗文时口诵心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摘自《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