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美文推荐>详细内容

教育美文推荐阅读(六十)——中国孩子读什么书?

来源:http://book.sina.com.cn/z/YA/ 发布时间:2015-04-25 09:28:32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孩子读什么书?

【引语】在西方,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一致认为,15岁是奠定一个人一生阅读基础的时段,如果这个年龄还没有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今后也很难喜欢阅读。所以,争夺15岁左右的青少年阅读是全世界都在努力的事情。但是,什么书更适合青少年阅读?我们真的了解当下的他们吗?

【以前的孩子读什么?】

【建国前】启蒙阶段:为了孩子写作

五四是一个发现“人”的时代,过去被看成“不完全的小人”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却被理解为“完全的个人”而逐渐被拉进现代人关注的视野之中,并成为民族新生的隐喻。受美国学者杜威“以儿童为本位”的观点影响,鲁迅、周作人、郑振铎、叶圣陶等相继加入到儿童文学的写作中。所以,茅盾后来回忆说:“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

鲁迅翻译了《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以及《小约翰》、《小彼得》、《表》等许多优秀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鲁迅的译作以及其他一些热心于儿童文学事业的作家、翻译家将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普希金等外国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相继译介到中国来,一方面为当时十分匮乏的儿童读物提供新的内容和品种,一面对许多中国作家自己创作儿童文学作品,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叶圣陶是较早为孩子们创作的一位著名作家。1936年为止,他共创作了四十多篇童话。《稻草人》创作、发表于1922年,是叶圣陶的童话代表作,作品叙述了一个令人心酸和愤慨的故事,展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凄凉命运,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稻草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现代童话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一个崭新起点。

另一位著名作家冰心《寄小读者》也开始发表,从1923年7月25日至1926年8月31日,冰心共写了29篇通讯。这些优美的书信体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女作家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在这些作品里深情抒写了她离开故土、在域外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整个作品,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爱与美的诗篇。它不仅为小朋友们所喜爱,也在成人读者中广为流传。

【50~70年代】教育至上:思想大于形式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许多早在建国前就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继续热情地为孩子们创作;一批新的儿童文学作者脱颖而出;不少主要从事成人文学创作的作家、诗人、翻译家,也满怀热情地为孩子们创作、翻译儿童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张天翼的小说《罗文应的故事》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冰心的小说《小橘灯》,杲向真的小说《小胖和小松》,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严文井的童话《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 ,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记》 ,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童话《狐狸打猎人的故事》,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阮章竞的童话《金色的海螺》,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等。

这些,都直接造成那个时期儿童文学的一时之盛,即新中国儿童文学所谓的“第一个发展黄金期”。现在看来,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观念,加上受当时苏联儿童文学的影响,人们比较偏重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这种对文学功能认识上的不全面性,导致那个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明显弊端,这就是“思想大于形象”。

【现在的孩子读什么?】

【新时期】少年小说的兴衰和低龄化写作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界掀起了一次绵延数年的创新、探索、争鸣热潮,包括少儿出版在内的多方合力,成就了建国后儿童文学的 第二个“黄金期”。这一时期令人瞩目并且最终留下来的主要是少年小说,比如程玮的《少女的红发卡》、张之路的《第三军团》、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之死》 等。

1997年,还在读中学的郁秀出版了《花季雨季》,受到大批少男少女的欢迎,开启了“低龄化写作”的先河。此后,“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推出了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一大批青春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中充斥着对物质的迷恋,以及对成人世界的反抗,这点在韩寒长篇小说《三重门》、郭敬明《幻城》中表现最为明显。

纵观这一代作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成名较早,作品符合同龄人心理,迅速地占领了市场,影响持续至今。不过,他们的问题也很突出,过于迎合市场趣味……他们的作品真的是青少年阅读的最佳选择吗?这是很多人的疑惑。

【尴尬】青春期的孩子该读什么?

2000年以后,0岁至12岁的读物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细,从图画书到校园低幼小说,再到历史、童话等都非常发达。但遗憾的是,以少年小说为旗帜的青少年文学开始 凋零,而所谓的“青春文学”又几乎变成了物质主义与消费娱乐的代名词,一些网络书店的陈列分类除“青春成长”外无非是“古代言情”、“都市浪漫”、“仙侠重生”、“影视娱乐”、“虐恋情深”……

评论家李敬泽所说:“也许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像我们中国这一代孩子这样,他们几乎只看自己同龄人写的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评伦家白烨说:“13岁至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以前看的书大多是80后写的,我觉得那些都是代用品,他们对于文学的认知五花八门,比如你问他喜欢谁,他可能给你说一个著名作家,一定再给你加上韩寒、九把刀等等。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书更适合青少年阅读。”

【未来的孩子读什么?】

【新概念】YA阅读

最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引进了一套针对13岁至17岁青少年的经典读物——“零时差·YA”书系,并约请有关专家、作家、评论家、教育工作者聚集一堂,以“YA文学和青少年图书出版展望”为主题,深入探讨青少年阅读的变化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阅读等问题。

就算是对于很多业内专家而言,“YA”也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其实,在西方,“YA”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YA是英文Young Adult(年轻的成年人)的缩写。它最初诞生于180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把这个年龄段定义在12岁至18岁。友谊、恋爱、欺凌、滥用药物、自杀、身份认同等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特有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以青春期读者为对象的儿童文学题材,大多带着一种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现代意义上的YA文学诞生于1920年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为读者熟知的《哈利·波特》、《指环王》、《地海传奇》等也都属于 YA文学。

【定义】“YA”的特点和意义

那么,他与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和青春文学有什么区别呢?“不能把这个阶段简单地看作是儿童文学和一般文学之间的过渡。”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魏钢强称,我们所说的“YA文学”其阅读难度明显超过一般的大众文学,它的题材和表现有自身的特点,但又是未成年人文学的一部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将“YA”称之为“小大人”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突出的特点是精力旺盛,他们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而文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温柔、有益的途径。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表示,13到17岁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疾风暴雨的年龄段”,这阶段最有价值的是自我意识的建构,靠年轻人自己在生活中去追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把它建构出来。“所以把握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儿童——我们说的广义的儿童——他的心灵的成长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件事。”他说,如何真正洞悉青少年的心灵世界,而不是肤浅地停留于表面,对于中国的作家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对于新引进的YA阅读,评论家陈晓明以“意义很大、难度很大、工作量极大”三句话来概括。他说,“这个计划在今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非常迫切的。”

如今的儿童文学阅读推广活动风生水起,但大多止步于小学阶段。阅读没有输在起跑线,会不会输在转折点呢?经典阅读怎么强调都没有错,但动辄四大名著也未必合适。专家认为,传统的“名著名篇”并不能满足当下青少年的阅读需求,YA文学的前瞻性、探索性和时尚性等是其他阅读难以替代的,至少能让青少年多一些别样的阅读选择。

【专家读“YA”】

“对当下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白烨:看这类书我首先感觉是很新奇,《托德日记》确实好看,真实、智慧、有趣味、有意味。这本书是写一个14岁的中学生,因为经常犯错,违反校规,没被学校开除,但是把他关在屋里写日记。这个日记是个坏孩子写的,但是这个日记很多东西反倒让我们认识、理解现在孩子的心态,包括对我们的很多东西进行反思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阎晶明:《宠爱珍娜》写一个16岁的女孩子,出了车祸,变成一个植物人——这是我们经常在报纸上能够读到的故事。一年之后经过父母的呵护和医生的努力醒过来了,但她成了残疾人,也是一个失忆人,整个书就是她在寻找自己。最后,她心灵、大脑记忆在恢复,身体的残疾也在康复,结局很完美,276年以后她依然是一个青春少女。

我大概知道什么是YA文学了,写的必须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的生活,然后要有特殊的人生变故,迷失自我之后,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寻找自我的过程。它基本上是一个类型文学,至于它能不能成为经典,还不能下定论,但文学上的事情永远都是革命性的。就好像金庸的小说,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还被认为是不良少年才去读的作品,现在就是文学经典。所以像YA文学这样的系列,它的类型文学特征的共性,更多的是一种创作形式,对当下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能够想象它所能够产生的效应”

李敬泽:两本书都很好。当这样一部书被13-17岁的孩子读的时候,我能够想象它所能够产生的效应,因为我们都是当过孩子的。好孩子对坏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如果是类似于托德这样的孩子,他也能从这本书里获得一种自我的认知。实际上整个这本书里,伍德罗夫人对托德始终体现的是一种同情的、关切的、理解的态度,所以,如果是一种类似于托德的孩子读的书,我觉得对他也是好的。

而这本《宠爱珍娜》非常厉害,它是通过科幻来展示什么是自我,我们怎么去认定我就是我?我为什么不是别人?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存在的意义?所有这些问题同样适宜13-17岁的孩子,通过非常有趣的科幻形式,使这些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变得如此清晰。

【世界“YA”经典推荐】

《麦田里的守望者》、《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地海传奇》系列。

【结语】

中国孩子该读什么书?梁启超曾有“少年中国论”,是的,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关乎国家未来。然而,现今青少年阅读现状并不乐观。“YA”概念的引进,或许能填补青少年阅读缺口,为他们开启一片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