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国旗下讲话>详细内容

第十周国旗下讲话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5-03 10:29:05 浏览次数: 【字体: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有这么一个故事,前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就任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知错能改,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过多的伟人事迹也许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我们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但实际上,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讲到:“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他还在他的著作《之江新语》中提到:“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塑造,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在幼儿园里,我们已经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等等。是的,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然而,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餐巾纸,听着某些同学口中随意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最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要求我们“明理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规范么!不空谈大事,实实在在,要求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不要做高智商的野蛮人,我们要实践文明言行,就要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要一步一步地告别那些不文明的言行。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做文明的“酵母”,用自己的言行对社会文明产生正面的影响。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文明与我同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谢谢大家!

初二(2)班 邹心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